此次修法對都更後新屋予以房屋稅減半優惠,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系主任林子欽指出,政府若以稅賦作為暫時性鼓勵更新手段是可接受的,不過應設定退場機制,否則長久下來對地方財政稅收恐怕產生衝擊。
至於常引發爭議的代拆問題,此次修法也加入調處、救濟管道,丁致成認為,由政府扛起代拆責任,顯然未來得更有魄力去面對挑戰。北市都發局前副局長脫宗華憂心,這次翻修的《都更條例》與四月通過的《老屋重建條例》多有重複,將來會不會有衝突尚待檢討。
case studies
案例分享

容積獎勵明確化 有助都更
(以下文章摘自 蘋果日報 記者陳世峰)
容積獎勵明確化 有助都更
(喧騰一時的北市士林「文林苑」都更案,樂揚建設與地主和解落幕後已完工。資料照片)
專家分析,睽違六年未修訂的《都更條例》終於見曙光,修法方向包括「都市更新事業概要」同意比率拉高至二分之一,另在代拆機制、容積獎勵優惠等也予以明確化,同時比照日前通過的《老屋重建條例》給予更新後房屋稅減半優惠。專家認為,這些調整多是加碼、放寬,將更有助於都更推動。
都更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指出,這次修法幅度較過去大翻新版本緩和,也就是說多數現行制度可維持住,對都更推動來說是件好事,雖然未來立法院會不會過還不清楚,但整體來說是樂觀其成。
「應設定退場機制」